热搜词: 

孔子世家谱电子版,孔子的族谱

发布:小编

本文目录

孔子家族谱

孔子家族谱,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家谱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第74代衍圣公孔繁嘉、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壮、孔祥娜(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2008年)-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家谱辈分的排序是什么?高祖祁父

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孔子家族的家谱历史孔孟后人自明朝初起开始使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字取名,并区分家族内部辈份。

明建文二年,惠帝赐孔氏八字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以供取名。由于56代及57代衍圣公孔希学及孔讷先后于明洪武时袭封,所以“希”“言”亦用他行辈,排在“公”前。明崇祯元年,原行辈已经不够用,经65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续十字,取名行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而据《阙里志》载,此十字行辈亦连同十个表字辈:“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而“弘”字避清高宗讳改为“宏”;“胤”字避清世宗讳改为“衍”,又有改为“荫”、“允”、“坛”,但较少见。清同治二年,75代衍圣公孔祥珂袭封时因原有行辈经已用尽,故奏准新立行辈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曾拟二十行辈,但未及上呈而逝世。民国九年十月由其遗孀陶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行辈,咨请北洋政府内政部核准公布。新拟行辈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有文献将“懿”字改成“彝”,“长”字改成“常”,“绪”字改成“续”。另外,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赐孔、孟、颜、曾四裔十字行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此不为四裔后代所承认。孔子后裔自56代起至于105代行辈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自此,用于孔子家族的辈份排定的字数共计50个。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对外介绍说,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修订,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在中国辽宁省。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闵、冉(伯牛)、冉(仲弓)、端木、仲、言、卜、颛孙、有、东野等孔子弟子或其他先贤之后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唯有颜氏,因与孔子有亲缘(孔子母亲颜征在),另用字派。孔子后代家谱怎么排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子的家谱孔子家谱

-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闵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孔子雕塑-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搢、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浈、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任、孔尚乾(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民国八年)卒于北京,遗腹子孔德成-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1949年应国民政府之请,迁往台北-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1939-1989)-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1975-)-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2006年元旦出生-第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孔子家谱,现在已传到多少代?谢谢了,大神帮忙啊孔子新家谱将收录180万人2007-02-0110:15《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正在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将最终至少收录180万孔氏族人。对于孔子后人修订《孔子世家谱》的行为,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修谱是封建糟粕,是落后的东西。对此,《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说,续修孔子家谱更多是为保护文化遗存。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

网上哪里可以查询孔子世家族谱孔子的

家族字辈,一般都是有的具体情况可以去当地的孔氏宗祠去看一下,有详细的族谱一般传到多少都是很详细的辈分(12)孔子(76)

孔子家族多少代

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 现在的掌门人是:孔德成(1920—)是 孔子的第77代嫡传孙。

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经过一个半月的考虑,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10代人跨越266年

据媒体19日报道,由于“奉祀官”为世袭,孔家将于最近向“内政部”报告孔子第80代孙孔佑仁已诞生。

他在台大医院出生时重3400克,十分健康,孔家已于几天前向户籍地台北县新店户政事务所报了户口。

帝制时期,孔子家族嫡长孙(第46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

第50代孔拯于金熙宗时(1142年)袭封“衍圣公”、60代是明成祖左右的孔承庆(早死未袭爵,追封)、70代是清雍正帝时的孔广(1731年),每十代相隔约300年。

孔佑仁的出生,距70代孔广袭爵有266年。

孔子家族现在第几代了?

孔垂长,1974年出生在台湾, 孔子第79代嫡孙 ,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孔德成之长孙。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记得采纳啊 孔子家族现还有多少人?

据新华社电经过10年续修,新版《孔子世家谱》昨天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孔庙举行颁谱仪式,标志着这部传承2500多年家谱第五次大修最终完成。这部耗资千万元续修而成的新版《孔子世家谱》再次打破由其自己保持的世界最长家谱纪录,将续修前家谱记录在案的孔子后裔代数向后延续1代至83代,并将在册后裔人数从56万增加到约200万人。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

孔子后人的辈份依次是: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家谱查询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 *** 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孔氏家谱怎么排的

孔氏族人,子孙繁衍,氏族昌盛,延续至今,传裔八十代,历经二千五百年。居住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全国和海外。据估计,现存世者已逾三百万人。在此二千五百年八十代间,上下传承均有谱牒详明记载以为据。故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极具研究价值,且亦为儒学和谱牒学研究之重要基础资料。上述特点和意义之得以延续和发扬,全赖历代之不断修订。 自明以来,即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定约。末次修谱由七十七代宗子(历代称谓衍圣公)孔德成先生主持,始于一九三零年,成于一九三七年,成谱至今已六十年有奇;且孔氏族人中略知族谱之端倪者,多已年逾花甲,故再次修订已迫在眉睫。为此,由孔族近支(共五支,世称“五凝”)七十七代德字辈兄弟发起,经孔德成先生首肯,为便于与海外孔氏族人联系,特于香港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主办续修事宜。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自1999年3月起,孔子的后代就展开了历来最大的续修孔子世家族谱工作,目前孔氏第77代“德”字辈正在续修。据孔氏第76代孙孔龄金透露,与以往不同的是,孔氏女性后人首次可以入族谱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后人目前全世界大概有300多万。 孔子的族人传承2550年至今,已繁衍有82代。1999年开始至今是新中国第一次修谱,在民国期间还曾修过一次,但这次级别最高,是交由儒教联合会从研究的角度来修族谱。1999年就开始的续谱工作打破了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本着男女平等原则,只要经核实后是孔氏后代的都可以入族谱,但是对于女性后人仅仅注明是孔氏第几代,嫁往何处等简单的信息。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 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 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 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25字可续。 曲阜衍圣公府的历代衍圣公,是孔孑嫡系后裔中的长子长孙,长子是诸兄弟中的老大,往往是长子已经结婚生子,而幼子却是年龄很小的孩童,长此以往,同辈之间的年龄距离越拉越远。从孔子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二千余年中,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上下已相差到12代之多,当时辈份最大的是六十六代的“兴”字辈,最小的是孔子嫡裔孔德成之子孔维益,为七十八代。到 90年代,在曲阜孔氏族人中上下相差11代,最大的是六十九代的“继”字辈,最小的是八十代的“佑”字辈。

孔氏家谱是怎么排列的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 辈分(12)家谱(23)

孔子后代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

2代 孔鲤 伯鱼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泗水侯

3代 孔及 子思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沂水侯,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沂国述圣公。

4代 孔白 子上

5代 孔求 子家

6代 孔箕 子京 为魏相。

7代 孔穿 子高

8代 孔谦 子顺 封文信君,魏相。

9代 孔腾 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封奉祀君。

10代 孔忠 子贞 汉文帝时为博士。

11代 孔武 子威

12代 孔延年 汉武帝时封博士,转太傅,迁大将军。

13代 孔霸 次孺 拜太师,汉永光元年(前43年)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诏以食邑奉祀孔子,子孙世袭。

14代 孔福 汉绥和元年(前8年)袭封。

15代 孔房 汉建平二年(前5年)袭封。

16代 孔均 长平 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晋封褒成侯。

17代 孔志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袭褒成侯。

18代 孔损 君益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褒成侯,永元四年(公元92年)改封褒亭侯。

19代 孔曜 君曜 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袭褒亭侯。

20代 孔完 东汉建宁二年(169年)袭褒亭侯。

21代 孔羡 子余 魏黄初二年(221年)封宗圣侯,完弟之子。

22代 孔震 伯起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改封奉圣亭侯。

23代 孔嶷 成功 东晋袭奉圣亭侯。

24代 孔抚 东晋袭奉圣亭侯。

25代 孔懿 东晋袭奉圣亭侯。

26代 孔鲜 鲜之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奉圣亭侯。。

27代 孔乘 敬山 北魏延兴三年(473年)封崇圣大夫

28代 孔灵珍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改封崇圣侯,从二品。

29代 孔文泰 袭崇圣侯。

30代 孔渠 袭崇圣侯。

31代 孔长孙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封恭圣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晋爵邹国公。

32代 孔嗣悊 隋大业四年(608年)封绍圣侯。

33代 孔德伦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褒圣侯,嗣悊之弟。

34代 孔崇基 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袭褒圣侯,唐神龙元年(705年)授朝散大夫。

35代 孔璲之 藏晖 唐开元五年(717年)袭褒圣侯,开元二十七年加封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36代 孔萱 唐上元二年(761年)袭朝会位二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

37代 孔齐卿 唐建中三年(782年)袭文宣公,兼兖州功曹。

38代 孔惟晊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袭文宣公。

39代 孔策 唐会昌二年(842年)袭文宣公。

40代 孔振 国文 唐咸通四年(863年)状元及第,后袭文宣公。

41代 孔昭俭 袭文宣公,兼曲阜令。

42代 孔光嗣 唐天佑二年(905年)授泗水主簿。

43代 孔仁玉 温如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封文宣公。

44代 孔宜 不疑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封文宣公。

45代 孔延世 茂先 宋至道三年(997年)袭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6代 孔圣佑 福卿 宋天禧五年(1021年)袭文宣公,兼仙源县知县。

孔宗愿 子庄 宋宝元二年(1039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圣公。

47代 孔若蒙 公明 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衍圣公,元佑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

孔若虚 公实 宋元符元年(1098年) 袭奉圣公,若蒙之弟。

48代 孔端友 子交 宋崇宁三年(1104年) 复封衍圣公,1128年南下。

49代 孔玠 锡老 宋绍兴二年(1132年) 袭衍圣公,南宗。

孔璠 文老 齐阜昌四年(1133年) 权袭封衍圣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北宗,端友之侄。

50代 孔搢 季绅 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衍圣公,南宗。

孔拯 元济 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衍圣公、授文林郎,北宗,无后。

孔扌悤 元会 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衍圣公,兼曲阜令,北宗,拯之弟。

51代 孔文远 绍先 宋绍熙四年(1193年) 袭衍圣公,南宗。

孔元措 梦得 金明昌二年(1191年) 袭衍圣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北宗,随金迁汴京,无后。

孔元用 俊卿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封衍圣公,元措之族兄。

52代 孔万春 耆年 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衍圣公,南宗。

孔之全 工叔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太宗五年罢,专任曲阜县令,北宗。

53代 孔洙 景清 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衍圣公,1282年让位,南宗。

孔浈 昭度 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衍圣公,次年免,北宗,元措传其弟之孙。

孔治 世安 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衍圣公,之全之子。

54代 孔思诚 元延佑二年(1315年)袭衍圣公,1316年罢,治之子。

孔思晦 明道 元延佑三年(1316年)封衍圣公。

55代 孔克坚 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衍圣公。

56代 孔希学 士行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衍圣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圣公

57代 孔讷 言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衍圣公,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58代 孔公鉴 昭文 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衍圣公。

59代 孔彦缙 朝绅 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衍圣公。

60代 孔承庆 永祚 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衍圣公。

61代 孔宏绪 以敬 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衍圣公。

孔宏泰 以和 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衍圣公,宏绪之弟。

62代 孔闻韶 知德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衍圣公,宏绪之子。

63代 孔贞斡 用济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衍圣公。

64代 孔尚贤 象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衍圣公。

65代 孔衍植 懋甲 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衍圣公,清顺治元年(1644年)封衍圣公,尚贤堂弟之子。

66代 孔兴燮 起吕 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

67代 孔毓圻 钟在 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

68代 孔传铎 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

69代 孔继濩 体和 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

70代 孔广綮 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

71代 孔昭焕 显文 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

72代 孔宪培 养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

73代 孔庆镕 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袭衍圣公,宪培堂侄。

74代 孔繁灏 文渊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袭衍圣公。

75代 孔祥珂 觐堂 清同治二年(1863年)袭衍圣公。

76代 孔令贻 清光绪三年(1877年) 袭衍圣公,民国三年(1914年)封衍圣公。

77代 孔德成 玉汝 民国九年(1920)年袭衍圣公,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

78代 孔维益 早逝,未袭封

79代 孔垂长 2009年在台湾袭封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世家谱电子版,孔子的族谱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世家谱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好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