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雕版印刷术几世纪,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代表作品

发布:小编

本文目录

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代表作品

雕版印刷术是唐朝发明的。

学术界认为,雕版印刷的发明是在7世纪初的初唐之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唐代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前人早已掌握的印章和拓碑的启发下,唐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即在尺寸相等的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文字或图画,然后在上面涂墨铺纸,在纸上轻轻一刷,就可印出正写的文图。

雕版印刷术几世纪,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代表作品图1

雕版印刷的三大特点

1、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的材料,必须选用纹理细密、质地均匀、加工容易、资源较多的木材。 为了就地取材,北方刻版多选用梨、枣等木,南方刻版则多选用黄杨、梓木等。

2、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的墨也较有特色,大多采用松烟等为原料,秘方配制,故而清香四溢,永不褪色。

3、雕版印刷技艺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刻刀和铲刀,其形状、大小有各种规格。 雕刻不同大小的文字和文字的不同部位,都要选用不同的刻刀。

雕版印刷术开始于什么时期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中国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活字印刷术在宋朝从来没有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哪个朝代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中国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此件由7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每张纸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雕版印刷术几世纪,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代表作品图2

扩展资料

工作原理:

雕版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

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

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刻板的过程有点象刻印章的过程,只不过刻的字多了。

以上就是关于雕版印刷术几世纪,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代表作品的全部内容,以及雕版印刷术几世纪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