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石斧鱼饲养方法,燕子鱼产卵前的征兆

发布:小编

石斧鱼饲养方法

1、燕子鱼性格温顺,喜欢在水的上层活动,有群游性。由于燕子鱼的跳跃能力强,水族箱应该加盖,宜放置安静处,灯光最好缓缓变亮。偏好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为23~30℃,可能是水族箱中白点病的最早光顾者。食性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小型活饵,水中、水面的小型昆虫以及人工饵料均能摄取。

2、由于燕子鱼的跳跃能力强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燕子鱼的繁殖比较困难,产卵于细叶水草上。

3、喜欢活动于水的上层15厘米水域内,喜群居,胆小害羞,受惊后易跳出水面。在苏里南原始祖籍地,小船划过河面时,受惊的银燕会用胸鳍打水从水面跃起,在水面上滑翔,从耳边掠过。

4、睡觉时,大脑休息,身体在水中慢慢飘动。在水族箱中突然打开灯时,也会使燕子鱼受惊跳起,故水族箱一定要放在安静之处,一定要加盖,灯光要缓缓变亮,水族箱内应多植水草,如芋类、托尼纳草等种类的水草。燕子鱼的食性比较杂,小型活饵,水中、水面的小型昆虫以及人工饵料均能摄取,但因其口向前上方倾斜,所以底部的饵料难以摄食。

燕子鱼产卵前的征兆

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属慈鲷科。体长10-15CM,圆盘形侧扁。全身漆黑如墨,体色鲜亮,是神仙鱼中较著名的品种之一,饲养水温22-26摄氏度,繁殖水温27-28摄氏度,喜弱酸性软水,亲鱼性成熟6-8个月,雄鱼个体较大,头顶圆厚微凸,雌鱼头顶平直,亲鱼自行配对,配偶关系固定,第一年雌鱼每次产卵100-200粒,约0-12天进行第二次产卵。仔鱼48小时孵出,7天后可游水觅食。

石斧鱼的简介和特点

石斧鱼又名燕子鱼、胸刀鱼、褶胸鱼、胸斧鱼,胸斧鱼科鱼类。

两个无亲缘关系的斧形鱼类群,深海的星光鱼科(Sternoptychidae)和淡水的胸斧鱼科(Gasteropelecidae)的统称。深海的星光鱼类是小型的亮银色鱼,栖於200~1,000公尺(650~3,000呎)的深海,遍及所有热带和温带海域。身体高,侧扁,尾细长,沿体侧下缘有成行的发光器。眼大,银斧鱼属(Argyropelecus)的眼便位於朝上的小管上。星光鱼类约有15种,长度均不超过10公分(4吋)。肉食性,同时也是较大食肉鱼类的食物。淡水的胸斧鱼类,在南美约有9种,与鲤形目(Cypriniformes)的脂鲤类近缘,又被称为飞脂鲤,有人就把它们画入脂鲤科(Characidae)。一般游於水面,可捕食水面昆虫。它们能飞一短距离,但并不像飞鱼(flyingfish)那样滑翔,而是真飞,以大的胸鳍拍击,完成飞翔。斧头鱼体纤弱,长度因种而异,一般为3~10公分。有时养在家庭水族箱中。养鱼爱好者熟悉的鱼还有云石斧鱼(Carnegiellastrigata)以及背部橄榄色而腹部银白色的银胸斧鱼(Gasteropelecussternicula)。

一种腹部突出,形如斧头的鱼类,个头很小,群体生活。遇险时可凭借强大的肌肉力量跃出水面脱险。

斧头鱼有毒吗

斧头鱼是一种腹部突出、形如斧头的鱼类,个头很小,群体生活。遇险时可凭借强大的肌肉力量跃出水面脱险。属于脂鲤目胸斧鱼科,该科共有三属九种。斧头鱼头小,眼大, 侧扁,头、脊背、尾柄较平,腹部很大,酷似一把斧头。斧头鱼是可以“飞行”的鱼之一,它们在飞行的时候快速地摆动胸鳍,像蜂鸟一样。野生的斧头鱼可以跃出水面,飞行数米远的距离,以躲避敌害的追捕。[1]

斧头鱼淡水的胸斧鱼类,在南美约有9种,与鲤形目(Cypriniformes)的脂鲤类近缘,又被称为飞脂鲤,有人就把它们划入脂鲤科(Characidae)。一般游于水面,可捕食水面昆虫。它们能飞一短距离,但并不像飞鱼(flyingfish)那样滑翔,而是真飞,以大的胸鳍拍击,完成飞翔。斧头鱼体纤弱,长度因种而异,一般为3∼10公分。有时养在家庭水族箱中。养鱼爱好者熟悉的鱼还有云石斧鱼(Carnegiellastrigata)以及背部橄榄色而腹部银白色的银胸斧鱼(Gasteropelecussternicula)。

应该不能生吃

燕子幼崽掉下来怎么办

应该是因为缺氧的原因造成的。建议通入足量的氧气。

石斧鱼又名燕子鱼、胸刀鱼、褶胸鱼、胸斧鱼,胸斧鱼科鱼类。石斧鱼有很多种类,是一类体形特殊的小型淡水鱼。它们身体极度侧扁,自上而下看呈窄直线形,背部平直,腹部极为突出,侧面观形似古代石斧,因此得名。眼大,口上位,特别适合在水面上摄食。背鳍较后位;尾鳍长,各鳍条长度相等;尾鳍叉形;胸鳍特别大,游动时宛如鸟儿飞翔,故俗称“燕子”。石斧鱼的大多数品种体色朴素单纯,鱼鳍透明。依据不同的品种,体长2.5-9厘米不等。两性差别不大,繁育期腹部鼓起的是怀卵的雌鱼,其他时期很难区分。

以上就是关于石斧鱼饲养方法,燕子鱼产卵前的征兆的全部内容,以及石斧鱼饲养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