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发布:小编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1、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诗经。

2、《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4、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采薇7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诗经》中的《小雅·采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为:

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

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

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原诗:

《采薇》(节选)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_,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释义: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扩展资料:

赏析: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体会《诗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是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表现手法之巧妙、艺术价值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更是《诗经》的一大特色。

重章叠句是指诗歌中重复使用相同的章法和句法,通过反复强调来加深读者的印象和感受。这种表现手法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蒹葭》一诗,章章相扣,每章仅有数个字不同,通过不断重复来强化主题,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一唱三叹则是指在诗歌中运用反复的呼应和回应,通过声音的回荡来营造出一种音乐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表现手法在《诗经》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采薇》一诗,每章都有“采薇采薇”的句子,这种呼应和回应不仅让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渲染。

这两种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深度。重章叠句让诗歌更加凝练有力,一唱三叹则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示了古代诗人墨客的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经》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以上就是关于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