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

发布:小编

本文目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

李世民.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唐太宗李世民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图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出于唐代的魏征。但相关思想最早始于春秋战国的孔子。

一、战国 荀子《荀子.哀公》中有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孔子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译文:水能将船浮起来,水也能覆打翻船,国君由此想到危险,那么危险难道就不会来了吗?

二、唐代 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中记载唐初魏征和唐太宗转引这样的观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译文:臣听说古人说:‘皇帝,就像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陛下认为人民可怕,他们确实就像圣上表达的意思一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图2

扩展资料

一、《荀子.哀公》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过鲁哀公与孔子对话,反映了儒家的一些主张。在文中,孔子提出“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译:生活在当今的时代,一直延续着古人的道义;在现在的风俗,穿着古代的衣服,舍此而为非作歹的人,不也很少吗?)的观点,并认为“古之王者好生而恶杀”(译:古代称王的人好生而恶死),“明主任计(信任计谋)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译:英明的国主信任计谋不喜欢发怒,昏庸的君主信任愤怒不信任计谋)。篇末还记录了颜渊的言论。

二、谓喻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亦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称“载舟覆舟”。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翻译

(1)分析材料,从材料中的信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判断是唐太宗所说,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魏征等人,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体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托起船,也能将船掀翻.此话借喻统治者对百姓的依存关系,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此话的用意是指出人民力量的强大.

(3)材料二表达了唐朝皇帝的忧国忧民思想,但是唐太宗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他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完善了科举制等(答出一项即可).

(4)根据所学知识,魏征敢于直言,不讲情面,唐太宗很多时候都是采纳魏征的建议,魏征死后,唐太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除此之外,唐太宗还重要房玄龄、杜如晦.

故答案为: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托起船,也能将船掀翻;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从隋亡的教训中,认识到百姓力量的巨大.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完善了科举制等.

(4)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图3

唐朝一位皇帝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均

唐太宗李世民说得。意思是水可以使船浮起,也能令船翻没。而百姓好比水,君主的政权就像是船,百姓可以拥戴你的政权,也可以推翻你的政权,告诫统治阶级要勤政爱民,广施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曾亲眼目睹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政权。

《尼布楚条约》签订于1689。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平等的条约,是双方经过平等谈判﹑清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图4

以上就是关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的全部内容,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