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

发布:小编

本文目录

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

在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

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自清顺治十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余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 *** 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鸡林旧闻录》记载:清兵入关之初,流徙罪犯,多编管于吉江两省。及康熙时云南既平,凡附属吴三桂之滇人,悉配戍于上阳堡,在今开原县边门外,满语称其地为台尼堪,尼堪 *** 之谓。

原文释读:清初入关,流放罪犯,大都流放到了吉林、黑龙江两省。康熙二十年春,清师平定昆明吴三桂部叛乱,凡属吴三桂滇军之人,全部流放到了尚阳堡。尚阳堡位于今开原县东部边门外(今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佟屯村西南10里、清河水库上游淹没区),满语称那个地方为“台尼堪”,“尼堪”是对 *** 的称呼。

为何宁古塔是清初最主要的流放地之一?

在清朝初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在内的东北地区。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更重要的是,那里一直在清政权掌控中。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流放到一个放心的地方去,这也许是中国历代当权者共同遵循的一个规则。而且其他的地域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南方没有完全控制,那更何谈西北了,所以主要的流放地就是到东北。而且鉴于当时的中俄关系,为防范沙俄的侵扰,让犯人们戍守边疆也是出于国防需要。

清代东北地区的流放地很多,最初,犯人被遣戍沈阳、尚阳堡,后来到吉林乌拉、宁古塔,最后又到黑龙江瑷珲、齐齐哈尔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流放地是宁古塔,也就是今天黑龙江省的海林和宁安市。仅在清初的顺治年间,因科场案、浙东通海案以及文字狱等就有数千人被流放到东北地区的宁古塔。

流人们对宁古塔所做的贡献有哪些?

来自中原以及江南的流人们来到这里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里萧条、荒芜的状况。

流人们摒弃东北原始的耕作方式,把内地的先进的耕种技术带到了这里,使粮食产量得以极大的提高,粮食品种也由原来的四、五种增加至十余种。尤其在土地开发上最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至雍正初,宁古塔将军所辖可耕种的土地也达到了原来的十倍。明末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张缙彦流放宁古塔后,将中原蔬菜、花卉种子及农业耕种方法也带到这里,被当地人尊为“域外群尊五谷神”。

宁古塔地区原来店铺很少,几乎没有贸易活动,流人杨越建议宁古塔将军建立皮毛人参互市贸易场所。仅一年时间,宁古塔就开设了30多家贸易货栈,人参、蘑菇、毛皮等都得到了交换、出卖,并很快吸引了盛京、吉林乌拉等地的客商。吴兆骞的儿子吴晨臣二十多年后在《宁古塔纪略》中有这样的描述,“货物客商络绎不绝,居然有华夏风景”。可以说,宁古塔的商业贸易是从流人开始的。

医药卫生方面,流放宁古塔的吕氏家族应该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雍正年间震惊全国的文字狱案,是因吕留良的反清思想而起。雍正十年,吕留良在死后49年惨遭开棺戮尸,其孙辈发往宁古塔。全族12户111口人背井离乡,踏上走向塞外边关的远行之路,雍正十一年冬到达宁古塔。宁古塔土著满人崇信萨满教,有病多采用一些土办法,而吕留良的孙子吕懿兼擅长医术,于是他开始在本地行医,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医疗环境。据史料记载,他曾被任命为宁古塔戍所的医官,后来清廷下令不许流放人员任官,才被免职。

据记载,吴兆骞离开北京时用牛车带了上万卷书,他和流人杨越一起利用这些千里迢迢带来《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书籍,开设“读书草堂”,对当地人进行文化教育。

流放宁古塔的名人都有谁?

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江南科场案而流放三年宁古塔的方拱乾写了近千首诗,几乎每日都要写一首诗,不仅有他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在谪居地的许多小事也被收入诗中,编成《何陋居集》,这是宁古塔最早的诗歌集。

流人吴兆骞在宁古塔谪居二十多年,发挥其“江左风味”的笔法,他的许多诗作都有戍边卫国之内容,是讴歌戍边将士们的塞外绝唱,其中《秋笳集》赞颂的是大将军安步海东抗击罗刹,还有讴歌山川之美的《长白山赋》等等,可以称之为不朽之作。他的书信集《归来草堂尺牍》,更让我们深刻了解了流放文人在宁古塔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平日里度日如年,对家乡无尽思念,对父母大人祈盼平安,与友人诗歌唱和,都一幅又一幅地展现于后人面前。

自古以来宁古塔的山川大地留下的名字,多为当地土著人以民族语言所记述的。而明代末的兵部尚书、河南新乡人张缙彦游历了宁古塔新旧两域周围的山川、村落、河流等,为之重新命名,增加了这些山川的文化底蕴,这些默默存在于亘古荒原上的河流大山有了自己的名字,被收入到他的《宁古塔山水记》之中。他又对宁古塔的风土人情和富饶物产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让关内人了解了这塞外的山水、塞外的村庄和民俗、塞外非常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要了解宁古塔之山水,必读《宁古塔山水记》,文章虽不多,但内涵博大,包含宽广,而且文词优美,笔法简练,不仅是宁古塔乃至黑龙江最早的山水游记和散文集,而且是一部优秀的地域文集,为宁古塔地域研究提供了内容翔实的佐证。许多在正史中找不到的资料多可以在此记中得到,可以说它是历史的补充。

张缙彦的另一部散文集《域外集》更是值得一读,这里的“记、论、书、傅、疏、说”主题文章有二十二篇,所记的多与流人有关,也是论述塞外的山水、风俗和物产之作,对研究宁古塔流人生活及塞外之风俗,其史料价值更高。

清代宁古塔的历史记载中流人的活动占有很大部分,这些记述为后来人留下了一笔十分丰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去了解三百多年前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曲折。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是诗人吴梅村对流人境况的写照,今天再研究流人,追寻他们的足迹也算是对先人们的一种慰藉。

古代宁古塔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边疆有一个地方叫做宁古塔,古代人经常会说把人流放到边疆,其实就是把这些犯人流放到宁古塔,所以古代人提起这个地方都会特别的害怕!宁古塔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个流放之地,而且这个地方非常的荒凉,一旦把人流放到了这个地方之后,朝廷就不再保护他们的安全了,而且他们极有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够入关!边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非常乱的地方,在古代边疆这个地方是很少有人出现的,虽然如今边疆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很多人仍不愿意在边疆久住下去,大多数人都是去边疆旅游的。而宁古塔也变成了边疆的一个旅游景点!

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图1

大家可千万不要觉得宁古塔是一个塔,其实这只是一个地名罢了!罪犯一旦要被流放至此的话,那么他们也极有可能还没到宁古塔就死在路上了,因为这一路上交通并不发达,他们前往宁古塔全部都需要靠步行,并且为了防止他们逃走,还会为他们上沉重的脚链和手链。全程至少也是需要走一两年的时间的,他们会经过一年四季,而这些罪犯所带的生活物品又非常的少,很多人都因为没有衣服穿被冻死了,最重要的是,这些罪犯若是中途死了的话,那么就只能够暴尸荒野了,根本就不会有人管他们,更不会有人为他们收尸。

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图2

之所以古代人喜欢把罪犯流放到此地,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环境特别的恶劣,对于这些罪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惩罚,很多罪犯得知被流放的消息之后,纷纷选择了自杀,因为他们受不了接下来的苦日子,更不能够确定自己能不能生存下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说的是流放到宁古塔就要给披甲人当奴隶。这里面所说的披甲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所谓的披甲人其实就是一群野蛮人!

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图3

这群人大多都是战场上的俘虏,他们并不是同一个种族的人,并且他们对于汉人和其他不同族的人是十分不友好的,当他们看到有新的罪犯来到此地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折磨这些罪犯。年轻的罪犯也许会成为他们的女人,一些强壮的男人也许就会被他们所杀害,又或者是成为他们的奴隶。披甲人并不是甘心留在边疆的,朝廷美其名曰让他们驻守边疆,其实就是怕他们有什么大的动作,本意是想要把他们困在新疆罢了,所以他们名义上面虽不是罪犯,但是却和罪犯一样忍受着恶劣的环境和身心的折磨,因此当他们看到了罪犯之后,就想尽办法的去折磨他们,以寻求优越感。

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图4

被朝廷下令流放边疆的人,要么就是十恶不赦的罪人,要么就是一些当官的又或者是一些文人墨客。这些人在前往边疆的途中就会死去很多,剩下的人也许会好好的在边疆生活,但是这部分人大多是有大的才华或能力的,又或者是可以带动边疆发展的人,因此他们才会受到披甲人友好的对待,并且会对他们毕恭毕敬的。披甲人虽然有些不讲理,但是他们也希望边疆能够发展起来,这样他们的生活也能够越来越好,所以他们会在罪犯当中挑一些有才华的人,并且对他们好生招待。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

宁古塔是清代最著名的流放地之一。清代的流放,或称“谪戍”,或称“发谴”,或称“充军”,虽然略有差异,其实质却都是把犯罪的人或其全家送往边疆地区给旗人官兵或非旗人官兵(也就是所谓的“披甲人”)作奴婢。

发配的地方,主要是东北和新疆。《清史稿·刑法志》说:

又有发遣名目,初第发尚阳堡、宁古塔,或乌喇地方安插,后并发齐齐哈尔、黑龙江、三姓、喀尔喀、科布多,或各省驻防为奴。乾隆年间,新疆开辟,例又有发往伊犁、乌鲁木齐、巴里坤各回城,分别为奴种地者。咸、同之际,新疆道梗,又复改发内地充军。

披甲人

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

被贬官员流放宁古塔,因为此地条件艰苦又为边疆既可惩罚被贬之人,又可利用被贬之人。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宁古塔地区非常辽阔,即图门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近日本海,都是宁古塔地区。

宁古塔常年冰封,天气恶劣无比,交通极为不便,庄稼五谷在此根本无法生长,为满民所避居之地。

从环境来看确实是个流放罪犯惩罚的好地方。然而,更重要的是来这的罪犯基本上是有去无回,清代发配宁古塔基本上等同于死刑。其中原因有三:

一、因为这里四周没有人烟,极少有人居住,加上风雪天气恶劣,很容易被冻死,来到宁古塔后,犯人们大多数当牛做马,沦为当地官员和贵族的家奴。

二、流放犯人就一定要让他们受到折磨,要让他们煎熬痛苦,在背井离乡还被迫为奴,时时面对主人打骂的情境下,罪犯们经常要忍受身心煎熬和痛苦。

三、被流放的犯人中很多都是有知识的人,他们来到宁古塔可以开辟荒地种粮,不仅如此,他们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耕种纺织技术和医学技术,且宁古塔位于边境地区,需要人来驻守建设。

但派来此处的官兵属于清白之身不能不允许他们回家,但犯人们不一样,他们被流放后极少有被赦免的,因此留他们是最明智的选择。

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图5

扩展资料:

流放又称流徙,简称流,这是一种古老的刑法。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古。但流放真正成为一种常刑,是在隋唐以后。清代,流刑是五大主刑之一,五刑从轻到重,分别是笞、杖、徒、流、死。也就是说,流刑是仅次于死刑的严重惩罚。

清代对流刑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政府先后制定了《三流道里表》《五军道里表》等法律文书。流放的远近,之前分3个等级,后来增加为4个等级,即2000里(附近)、2500里(近边)、3000里(边远)、4000里(极边和烟瘴)。

就像唐代喜欢把犯人流放到炎热的岭南一样,有清一代,喜欢把犯人流放到寒冷的东北。东北是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是这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最稳定的后方根据地。

清初,南方的反清运动如同星星之火,以台湾为基地的郑氏不时袭扰东南,西南先有流亡的永历政权,后有兴兵造反的吴三桂。对清廷来说,安置流人的不二选择就是他们的老家东北。

清代的宁古塔,既指军政合一的行政单位宁古塔将军,又指宁古塔将军驻地。这一驻地,最初在今天的海林旧街,称为宁古塔旧城;后来移驻到今天的宁安县城,称为宁古塔新城。今天的海林和宁安各有44万人口,均已撤县建市,著名的镜泊湖景区即在宁安。

但在300多年前的清朝初年,这里却是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方拱乾感叹,“宁古塔,不知何方舆,历代不知何所属。数千里内外,无寸碣可稽,无故老可问”。

从北京到宁古塔,距离已达到流放的最高标准,即称为烟瘴的4000里,费时需四五个月,不少人根本没走到宁古塔就已倒在险恶的路途上。康熙初年,朝廷终于良心发现,规定流徙宁古塔的犯人不得于冬月至次年七月的寒冷季节上路,以免犯人因衣衫单薄,冻死于途。

以上就是关于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清朝要把犯人流放宁古塔的全部内容,以及流放宁古塔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