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

发布:小编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和处暑都是节气名。大暑表示天气酷热,预示着最炎热的时期到来。而处暑表示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大暑是在每年7月22日至24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20°的时候。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处暑则意味着夏季即将结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图1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区别

大暑是指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处暑是指气温逐渐下降,进入秋天。

大暑,时间在每年公历7月22-24日。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处暑,时间在每年8月23或24日,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图2

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

1、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2、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3、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图3

扩展资料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

一种节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以上就是关于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大暑和处暑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