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灞桥纸是哪时期的纸,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一种

发布:小编

灞桥纸是哪时期的纸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出土于西安东郊灞桥因此定名为“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据专家介绍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1957年,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上,推土机从土中推出一个陶罐,罐中有一面铜镜,铜镜下面垫有一个团废麻丝。有人把它拿回家去,扯成小片,然后用两片玻璃夹起来,说这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并命名为“灞桥纸”。但后来经向当时在工地上工作的人调查,这工地上谁也没有见过有墓葬,更不知此人对并不存在的墓葬是凭什么断代的。但自此以后,西北地区又多次发现过所谓“西汉古纸”的纸。这些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化验,证明这些古纸,确系麻纸,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此后又陆续出现了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敦煌“麻纸残页”等。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一种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纸。灞桥纸的名字来源于其发现的地面,是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当时推土机推出一个陶罐,罐中有一面铜镜,下面有一团废麻丝,有人将其扯成小片,并用玻璃夹起来,说它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并命名“灞桥纸”。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灞桥纸也叫做西汉纸,它因为是1957年在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上挖掘出来的,所以被叫做灞桥纸。后来经过工地上人的调查,此工地并未见过墓葬,所以并不知道此纸是什么时期的,当时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但是在此之后,西北的很多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西汉古纸”,这些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化验,证明这些古纸确实是麻纸,并且是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后来还出现了甘肃天水的“放马滩纸”等。

灞桥纸的考证过程

从1964年至1988年,24年间,中外一共有10家机构的20多为科学人员反复检验灞桥纸十多次,专家们借助显微镜分析时发现,其纤维实际长度只有1-2厘米,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世界上最早的纸在哪个朝代发现的

1957年在西安东郊汉墓出土的“灞桥纸”,年代为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即前140年至前87年。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群中出土“放马滩纸”,时间比较确定,属于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

就已知的年代看,还是甘肃天水的“放马滩纸”更早。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的“灞桥纸”。经科学家分析化验,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西汉时的这种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西汉时期的劳动人民,用简单平常的设备,从纺织废料中用化学和机械加工方法使纤维原料更生,制成植物纤维纸,在化学史和工艺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从公元前2世纪起,我国高水平的造纸术一直领先世界2000年。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蔡伦是汉和帝时的太监,负责监制御用器物。他总结了西汉以来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进行大胆试验和革新。在原料上,除采用破布、旧麻类材料外,还采用树皮,特别是楮皮等造纸原料;在技术工艺上,除淘洗、切碎、泡沤等工序外,还开始用石灰进行碱液熟煮,大大提高了纸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很受人们的欢迎。

“蔡侯纸”的出现,是造纸术发展史上的大事件,标志着纸张取代竹帛及粗糙的麻纸的关键性转折。“蔡侯纸”的发明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知识的记载、传播和提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人类文明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唐朝时期,造纸工匠孔丹一直想造出一种精良的白纸,但屡次未成。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山沟里一片雪白,原来是一些青檀树枝掉在山沟的溪水里,日久天长,树皮被水浸得腐烂发白了。他由此受到启发,专心钻研,反复试验,对青檀树皮进行浸润、晾晒,鞣制、蒸煮,终于制成了洁白的宣纸。

宣纸以质地莹润如玉,滑柔如水,洁白细密,纹理美观,色泽耐久,不腐不蛀,又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五色”,使字画得晕、干渴之趣而誉满中外,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所利用、所称道。

郭沫若评价说:“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这句话道出了宣纸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造纸术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之中。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公元7世纪,造纸术经朝鲜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后来传入整个欧洲。造纸术的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灞桥纸是哪时期的纸,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一种的全部内容,以及灞桥纸是哪时期的纸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